珍珠的形成与清代朝珠

avatar

image.png

珍珠的形成与清代朝珠

珍珠,又称之为真珠,中国古代称之为东珠。

珍珠的形成,主要是瓣鳃纲软体动物,如牡蛎等等的产物,其质地坚硬而圆滑。

珍珠的形成
瓣鳃纲软体动物之上皮细胞会分泌碳酸钙,与贝壳硬蛋白等粘合在一起,形成类似文石和方解石的构造物,称之为珍珠质。

当其甲壳受伤的时候,该动物会分泌珍珠质来缝合伤口,进而形成珍珠,太大颗的话,就会有致死的危险。

珍珠在中国,多用于手串、首饰、珍宝等等,如中国清代的朝珠。

朝珠是挂在脖子上的,代表着官员的地位,颗数固定为一百零八颗,但其长度有所不同。

中国古代,臣子面见君主要行跪拜礼,而清代则是弯腰低头的「敬礼」,其弯腰低头的标准就是朝珠要碰到地面,以此方式来象征着臣子跪拜主上,此礼之由来与满人尊崇佛教有关。 (所以朝珠乃是源自于佛教的佛珠)

当官位越高的时候,朝珠的长度就会越长,弯腰敬礼的幅度就会越小。 (总数仍是108不变)

朝珠,以采用东珠(即珍珠)者居多,亦有采用珊瑚﹑翡翠﹑琥珀﹑蜜蜡﹑珍木等等,或者混搭而成,挂于项上而垂挂于胸前。

在古代,采珠是非常危险的工作,除了少数世代相传的采珠人之外,大多数的朝珠都是来自于海外与繇役之收。

清代嘉靖年间,便有两广巡抚林富上书说:「五年采珠之役,死者五十余人,而得珠仅值八十余两,天下人谓之朝廷以人易珠,今后恐以人易珠亦不可得。可见得采珠之危险性。



0
0
0.000
4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