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中西方的古代爵位都是「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」?

avatar

image.png

为何中西方的古代爵位都是「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」?

中方的古代爵位是「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」,西方的古代爵位为「Duke、Marquess、Earl、Viscount、Baron」,刚好也是五级,所以在翻译上,就翻译成了「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」,也就是对应翻译 ...

比如某个水果,我们叫它为苹果,西方称之为「Apple」,这个「Apple」,我们便把它翻译为苹果 ...

「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」始于西周,是周天子分封给诸侯国的等级之称谓,周天子的称谓则是「王」...

后来中央集权,取消了分封国的制度,「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」便转变成了爵位的称呼,而「王」成了封给皇室宗亲的称谓,天子的称谓改为「皇」、「帝」、「皇帝」等等...

许多朝代,异姓是不被封王的,所以「公」的地位便相当于为王,比如柳国公、鲁国公等等,这些国公便会被称之为王爷,其子为「世子」,皇帝的儿子则是称之为「皇子」...

这些国公,称号虽为国公,但分封的地方并不是国,也不能建国,分封的地方大都是郡县,且各级官府的官员是由中央所指派的,但接受国公的领导,类似于地方首长 ...



0
0
0.000
4 comments
avatar

!BEER

0
0
0.000